新闻详情
宁波市公安局关于宁波市智慧交通建设情况的报告
近年来,宁波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,全市公路里程已超过1.1万公里,城市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.6公里/平方公里,近三年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近20万辆,截至2023年底已达到351万辆。随着交通要素快速增加,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,交通管理压力逐步增大。宁波市公安局在市委、市政府领导下,并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,不断强化民生警务理念,推进各环节智慧化改革,致力于构建高水平公安交通管理服务体系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总体情况
以保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创新交通管理手段,力求实现三个方面的提升:
一是提升感知能力。 全市已建成13995个监控设备(主城区5679个),安装了22195套高清采集系统(电子警察)(主城区5923套),覆盖了95%的灯控路口,卡口规模达到29215套,每日处理通行记录超过1.1亿条,大幅提高了对异常人、车、事件的发现能力。
二是建强实战体系。 根据交通管理核心业务架构,系统建立“1+4+N”交管信息化体系,即打造一个数据中台,保障指挥决策、秩序管理、事故预防、服务保障等四大应用板块,建立多个系统支撑实战应用,推动交通管理向智慧、主动、精细化方向转型。
三是优化创新生态。 推进信息化在实战管理中的应用,已有15个数字模型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并投入实战应用。其中,“道路异常情况车辆精准引导”“精准溯源—预防性执法”“酒驾防控智治”等三个模型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公安交管大数据建模比赛一等奖。
二、主要做法及成效
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、安全、便捷的“三大保障网络”,不断提升群众在城市交通领域的获得感和体验感。
(一)让群众出行更顺畅。
1. 推进信号控制智能化。 将主城区1844个信号灯路口接入统一交通信号控制平台,联网控制率达98%以上;其他区县共有3780个信号灯路口,联网率90.9%。通过专业团队对车道级流量数据的分析,按“一灯一策”原则,区分多个时段设定单点配时方案,进行动态优化。强化路口协调控制,将“绿波带”升级为“绿波网”,使宁波市“绿波”更具系统性,优化了全市主要路网。
2. 推进路况诱导精细化。 全市建成709套块诱导屏,结合交通参与者需求,及时发布路况信息、恶劣天气预警、高速口开闭状态提醒,并通过电子导航推送实时路况,提供全面的路况诱导服务。建设车辆精准引导平台,对过车数据进行清洗和分类,对2000余万车主进行精准提醒。
3. 推动警务机制高效化。 提高路面管控效能,建设“鹰眼”指挥决策平台,接入全维度交通数据,对道路情况进行一屏展示,并建立“畅安指数”,直观反映路面实时情况,进行趋势研判,强化主动管控。
4. 推进堵点治理数字化。 利用大数据平台研判道路通行指数,分析堵点交通特征及原因,实施道路工程改造、交通组织优化、停车供给增加等措施。2023年,已对186个易拥堵区域进行治理,提升了道路畅通水平。
(二)让路面通行更安全。
1. 精确打击致祸违法行为。 针对“毒驾失驾”、分心驾驶、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,搭建“鹰击战队实战平台”,通过情报研判打击隐性违法行为,取得良好成效。
2. 精准宣教重点群体。 通过“精准溯源—预防性执法”模型,对交通参与者实行“三色画像”,明确重点人员、车辆和企业,开展点对点宣教,实现精准宣防。2023年外卖行业伤亡交通事故量下降20.7%、死亡人数下降50%。
3. 高效送医危重伤员。 建设“甬城急救通平台”,确保“生命通道”畅通。2023年,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85人,创历史新低。
(三)让群众办事更便捷。
1. 高质量推进车驾管服务。 打破传统业务集聚办理模式,建立300余个社会化服务网点,推进“减材料、减环节、减时间”的“一件事”改革,方便群众办理车辆牌证、驾驶证补换领等业务。
2. 高质量推进事故快处。 通过线上平台完成事故勘查、取证以及责任认定,实现非人伤交通事故快处,减少群众等候时间。
三、存在问题
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,宁波市智慧交通管理仍存在以下三个短板:
1. 智慧化发展水平不平衡。 各区县在科技建设方面发展水平不一,存在不规范、不统一、不精细的问题。
2. 交通事故预防手段较传统。 交通安全治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,大部分事故隐患仍以人工发现为主,缺少对动态风险的感知。
3. 专业保障能力不足。 交警队伍年龄结构偏大、专家型民警少,基层专业人才匮乏,难以主导实战运用的研究与攻坚。
四、下步打算
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和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,发挥科技创新对公安交管工作的引领作用,提升管理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科学化水平,推动智慧交通管理高质量发展。
1. 打造市域一体化交管格局。 加强全市交管科技建设的顶层设计,规范建设流程,提升全域信息化的融通度和协调性,统一信号控制系统,实现市域一体化指挥和管理。
2. 建立数治化事故防控体系。 建设数字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中心,实现全要素、全链条管控,重构治理机制,实施市域事故热点分析,强化事故处理监管。
3. 提升专业化智慧交通保障能力。 成立“宁波公安交通管理研究所”,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,加强交通管理前沿领域研究和攻坚,推进高新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,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撑。
本站声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